SDGs 職人專訪 - 張靜貞:SDG 2 消除飢餓:消除飢餓,不只是農業生產者的事!
2022/08/16
Impactio 的 SDG 專訪計畫:張靜貞談SDG2消除飢餓:消除飢餓,不只是農業生產者的事!
吃飽了嗎?是台灣很常聽見的問候語!生活在台灣的多數人,可能很難想像挨餓是什麼情況,根據估計全球約有7.5億的人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。然而,這2–3年,我們受到疫情、烏俄戰爭的國際大事影響,或多或少大家都能從新聞、日常物價中感受到,我們的日常飲食似乎潛藏著危機?《SDG主題學者訪談計畫》非常榮幸能邀請到,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,同時亦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所任教,長期關注在農業政策、糧食安全領域的張靜貞教授,和我們分享他對於SDG2消除飢餓以及糧食安全的觀察。

吃飽了嗎?是台灣很常聽見的問候語!生活在台灣的多數人,可能很難想像挨餓是什麼情況,根據估計全球約有7.5億的人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。然而,這2–3年,我們受到疫情、烏俄戰爭的國際大事影響,或多或少大家都能從新聞、日常物價中感受到,我們的日常飲食似乎潛藏著危機?《SDG主題學者訪談計畫》非常榮幸能邀請到,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,同時亦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所任教,長期關注在農業政策、糧食安全領域的張靜貞教授,和我們分享他對於SDG2消除飢餓以及糧食安全的觀察。

消除飢餓(Zero Hunger)最重要的議題─分配不均

聯合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飢餓的問題,早在1960年代,便成立聯合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(World Food Programme,WFP),是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,該組織更於202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。此外,我們亦能從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到近年的SDGs,看出聯合國與國際社會對消除飢餓的議題的重視。為了喚起大眾對於飢餓議題的重視,更將每年的10月16日為「世界糧食日」,宣示打擊飢餓與營養不良問題。

張靜貞老師認為:SDG2消除飢餓,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條件,消除飢餓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面向:所得 (消費端有沒有能力取得)與供應鏈 (能不能順暢的供應),雖然現在仍有少部分的國家,受限於經濟或地理條件,有糧食「生產」的問題。但多數的國家,反而是因貧富差距、基礎設施不良而導致「糧食分配不均」,也因此產生飢餓與營養不良的問題,可謂不患寡而患不均!

這正也說明了SDG2消除飢餓與SDG1消除貧窮息息相關,許多飢餓的問題是因貧富差距、所得分配所引起,張老師嚴肅地說,飢餓與糧食的問題,不單單只影響一代人,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會世世代代一直延續,例如:一個人可能因為營養不良,導致身體狀況不佳,再導致他無法正常就業以取得穩定的收入。因此,若能終結貧窮,所得提升或穩定,都會對於消除飢餓有所助益。

消除飢餓,不只是農民的事!

除了與SDG1消除貧窮有關,其實消除飢餓也和SDG3健康與福祉、SDG12負責任的消費、SDG17多元夥伴關係等SDGs目標有關係。藉由SDG2消除飢餓中包含的細項目標,張老師說道:2.1與2.2兩項細項目標,所要解決的飢餓與營養不良問題,正與貧窮有關,主要要解決因為貧窮或特殊情況無法取得糧食或營養不良的狀況,也就是所得的面向!

2.1 2030年前,消除飢餓,確保所有的人全年都有安全、營養且足夠的糧食,特別是窮人和弱勢族群(包括嬰兒)。
2.2 2030年前,消除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。包括:2025年之前達成為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、消瘦訂定的國際目標,並解決青少女、孕婦、哺乳婦女以及老年人的營養需求。
2.3 2030年前,使農村的生產力與小規模糧食生產者的收入皆翻倍成長,尤其是婦女、原住民、家庭農民、牧民與漁民,作法包括讓他們安全及公平地獲取土地、生產資源、知識、金融服務、非農業就業市場及增值機會。
2.4 2030年前,確保建立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,實施可增強生產力、具彈性的農作方式,協助維護生態系統,強化適應氣候變遷、極端氣候、乾旱、洪水與其他災害的能力,並逐步改善土地和土壤品質。
2.5 2020年前,維持種子、栽種植物、家畜以及與他們有關的野生品種之基因多樣性。包括透過國家、區域和國際層級的政策,妥善管理多樣化的種子和植物銀行,並促進基因資源與相關傳統知識利用,產生的好處依照國際協議公平地分享。
2.a 透過加強國際合作,提高在鄉村基礎建設、農業研究、推廣服務、科技發展、動植物基因銀行上的投資,以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產能,尤其是最低度開發國家。
2.b 根據杜哈回合貿易談判(Doha Development Round)的共識,糾正並防止全球農業市場的貿易限制和扭曲,包括消除各種形式的農業出口補貼和具同等效力的出口措施。
2.c 採取措施,確保糧食商品市場及其衍生品正常運作,並促進及時獲得市場資訊(包括糧食儲備量),來抑制極端的糧食價格波動。

若是細看SDG2的細項目標,可以發現許多項目與農業技術、供應鏈、貿易、經濟發展等直接相關。張老師特別就他的專業領域和我們提到關於 「2.3 農村的生產力與小規模糧食生產者的收入皆翻倍成長」,她表示目前台灣的糧食作物生產者,約有8成的收入是來自於非農業所得,因為作物的季節使然,農民會兼職獲取更多收入,因此反而需要關注地方的經濟發展,是否能透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、薪水等。除了地方經濟發展,近年農委會也積極推動氣候保險、農業保險,當生產者的作物受到天災、氣候變遷等影響產量時,則能啟動保險機制。透過地方企業、政府保險政策,未來也可再加入技術應用、智慧農業等,如此才能讓農業更具有韌性與穩定性。

而在「2.4 維護生態系統、打造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」這一細項目標,張老師認為現在的農業發展,必須要是兼顧生物安全與環境友善的。她和我們分享畜牧業的案例:農委會目前推動的沼氣回收系統,正是打造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的實例,透過沼氣回收再利用,不僅同時呼應臺灣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,讓沼氣綠色能源的來源,也同時可以減少廢水臭氣的排放;而農業的部分則是減少施肥、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,並透過認證機制讓消費者認識、認同這樣的產品,如此也能讓農民的投入能獲得回報,這部分也是台灣消費者認知比較不足的部分。

臺灣領先全球的食物銀行 vs. 日韓的剩食措施

若要說到臺灣在SDG2消除飢餓中最顯著及知名的案例,絕對是「食物銀行」莫屬。張靜貞老師笑著說,我們的食物銀行機制,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見的現象,是亞洲甚至世界的楷模。張老師和我們分享道,台灣的幾個知名的食物銀行案例,像是南機場、家樂福基金會,食物銀行的運作非常有組織與效率,除了與超市、量販店密切合作,更透過IC技術、物流,每天下午三四點前就能完成盤點並通知社福機構來取用,讓有需要的家庭在正常的晚餐時間就可以順利供餐。這樣的機制,不但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取用食物,藉由IC與物流的配合,提早完成盤點並盡速送達,也能減少食物在存放時間延長後產生的損壞與浪費。

那其他亞洲國家,是否也有像是食物銀行這樣的案例呢?張靜貞則說,日本與韓國由於是高所得國家,對於降低糧食損耗跟食物浪費反而有非常積極的作法。以日本來說,食物價格高,因此格外珍惜食物,但也因為有高標準的食品安全政策,像是:食品有效期限,以及不盛行打包的文化..等,因此仍舊產生許多食物的浪費。其中,日本在2000年通過《食品回收法》,除了規範食品業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,並將可回收的食品廢棄物再利,做成飼料、肥料、能源等。而韓國主要關注在「廚餘」,自2014年起,包含餐廳或是家庭,廚餘都需要秤重並隨袋徵收。日韓兩國不約而同透過回收法等相關法規的制定,建置了較完整的監測網路,有監測數據才能知道什麼地方產生了耗損浪費,才能擬訂較好的應對或改善措施,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部分。

《食農教育法》是全民消除飢餓的運動

談到糧食損耗與食物浪費,張老師也和我們提到,她自己特別關心降低損耗與浪費的議題,除了剩食,我們可以如何在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,就開始減少耗損,讓糧食發揮最大的效益,這同時也是台灣在APEC亞太經合會中所倡議的內容

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今年4月,臺灣三讀通過《食農教育法》,《食農教育法》主張以「支持認同在地農業、培養均衡飲食觀念、珍惜食物減少浪費、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、深化飲食連結農業、地產地消永續農業」等六大目標為核心。除了農委會,教育、文化、原住民族等多個部會都需共同參與執行。這是否對於實踐SDG2 消除飢餓這個目標的方式之一呢?張靜貞老師認為《食農教育法》可以說是一種全民消除飢餓的運動,對消費者來說是認識、接觸我們食物來源的方法,並能產生認同,促進消費也減少食物浪費。同時是一個政府與社會大眾結合的運動,能夠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。

藉由張靜貞老師的介紹,從SDG2消除飢餓的真正關注的面向、臺灣與日韓的案例,到臺灣終於在食農教育上邁開一大步。如果我們的糧食生產尚算充足,多數人在取得糧食上也沒有什麼困難,不知道你是否曾經發現或曾想過,為什麼我們開始缺蛋、麥當勞停售薯條、早餐店加一顆蛋竟要13塊?這是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發生糧食安全問題,下一集張靜貞老師將與我們分享,各界近期十分關注的糧食安全高糧價議題!

文/airiti 華藝數位 - 劉靜頻

《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》由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 與 airiti 華藝數位共同企劃製作

引用來源與註解:

1 Impactio 原創節目 - 學術生態圈:SDGs 主題專訪 - 張靜貞教授:消除飢餓 - 不只是農業生產者的事,高糧價無法避免,糧食安全你我有責!

https://bit.ly/3d816sR

2 食物浪費大國日本,如何利用「食品回收法」減少食品廢棄物?

https://www.foodnext.net/news/newstrack/paper/5616416661

3 日本「3分之1規則」造成一年643萬噸可食食物被丟棄!政府、企業能做出什麼改變?

https://www.foodnext.net/news/newsnation/paper/5470347480

4 韓國新科技廚餘回收桶每年省下 5.2 億,還改變了人們管理廚餘的行為!/【CSR@天下】專欄

https://npost.tw/archives/39415

5 《食農教育法》三讀通過!全民力挺在地農業時代來臨

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68261/

6 減少糧損與食物浪費 創造雙重紅利— 我國參與 APEC 糧食安全論壇的經驗分享

https://icdfblog.org/2021/03/31/development_focus_quarterly_issue3_04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