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Gs 職人專訪 - 王永慈:SDG 1 消除貧窮是基本生活安全議題,與人類生存有最直接的關係!
2022/07/05
Impactio 部落格 - SDGs 1 No Poverty - 專訪王永慈教授:SDG 1 消除貧窮是基本生活安全議題,與人類生存有最直接的關係!
你覺得自己貧窮嗎?許多人會煩惱買不起房、存不了錢,或是擔心自己老後的長照費用。這些都是可能的貧窮問題,然而,此時此刻,全世界 6 億名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貧窮者。2015年,聯合國宣布了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更將消除貧窮(No Poverty),列為SDGs的第一個目標,主要希望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,並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,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、經濟、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。

你覺得自己貧窮嗎?許多人會煩惱買不起房、存不了錢,或是擔心自己老後的長照費用。這些都是可能的貧窮問題,然而,此時此刻,全世界 6 億名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貧窮者。2015年,聯合國宣布了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更將消除貧窮(No Poverty),列為SDGs的第一個目標,主要希望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,並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,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、經濟、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。

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長年專注於貧窮研究、家庭經濟安全以及食物銀行領域,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的王永慈教授。和我們從不同的角度,一起來聊聊關於SDG 1消除貧窮(No Poverty)

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涵蓋17大目標 (圖片來源:聯合國)

人為什麼會貧窮?

你們覺得人為什麼會貧窮?王永慈老師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。她接著說,2019年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第七期五次調查結果顯示,認為不願工作而導致貧窮的有82.3%,認為隨意用錢的則有78%,其他認為是社會不公、運氣不好的也有但比例比較低。但根據我們在實務現場,實際接觸到的經濟弱勢族群,卻和這個貧窮歸因的研究呈現十分諷刺的差異。

我們對於貧窮的認知,其實很容易受到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而有所不同。王永慈老師告訴我們,實際上,造成貧窮的原因跟探討的面向,非常多且複雜,相較於歐美國家比較多的人投入這個領域,臺灣就還是偏少一些。以歐盟來說,關於貧窮主要會關注在這三個面向,包含:所得貧窮(所得低於一定水準以下)、物質剝奪(像是飲食、物質、欠債等都屬於此類)、社會排除(因為經濟匱乏而導致跟社會的連結不佳)這三個面向。

「SDG 1 消除貧窮」是人類基本生活安全議題

其實消除貧窮的目標,並非是2015年才出現,早在SDGs的前身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(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, MDGs),當時還只有8大目標,其中一項也是消除貧窮。王永慈老師認為,從MDGs到SDGs,聯合國都將消除貧窮列入,正反映了它是基本生活安全的議題,它與人的生存有直接的關係。而根據王永慈老師對於貧窮議題的了解,她認為SDGs 17個目標中,其實有11項是與貧窮有關係!

11個!這個數量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,王老師接著舉例:最容易聯想到的SDG 2 消除飢餓跟貧窮絕對有關聯;SDG 5 性別平等,在探討貧窮的相關議題中我們格外注重女性貧窮議題;而SDG 6.7.11.13,這四個目標雖然與環境、能源較為相關,但近年氣候變遷的關係,在討論這些關於環境正義的議題時,其實會特別探討到經濟弱勢族群。

社會保障制度到底能提供什麼協助?

我們隨著王永慈老師的腳步,一同攤開SDG 1消除貧窮的細項目標,包含:

1.1 2030年前,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(目前定義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.25美元)。
1.2 2030年前,依據各國界定標準,各年齡層的男人、婦女和兒童貧窮人數至少減半。
1.3 依各國國情實施合適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和措施,包括社會底層人民,到西元2030年能涵蓋大範圍的貧窮、弱勢族群。
1.4 到西元2030年,確保所有人,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,能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,涵蓋層面包含經濟資源、基本服務、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、控制權、繼承權、自然資源、新科技和金融服務(包括微型貸款)。
1.5 到西元2030年,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,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、經濟、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。
1.a 確保各個地方的資源能夠大幅動員,包括加強發展合作,為發展中國家,尤其是最低度開發國家(LDCs),提供妥善且可預測的方法,以實施計畫與政策全面消除國內貧窮。
1.b 依據考量到貧窮與性別的發展策略,建立國家、區域、國際層級的健全政策框架,加速消除貧窮行動的投資。

王永慈老師首先向我們介紹和社工有最直接相關的1.3,它主要談的是社會保障制度,在臺灣社會福利制度已有相當的基礎,而貧窮研究中關心的「所得安全」,目前主要有三個制度:第一層是透過「保險」,像是大家最熟悉的勞工保險,希望達到預防的作用;第二層主要是「津貼」,像是育兒津貼;第三層則是「社會救助」,像是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的輔助,而目前臺灣社會救助的家戶大概佔總家戶的3%左右

而王老師也分享近幾年也有一些討論面向,像是以勞工保險為例,勞保所規範提供的相關服務像是育嬰假等,對於經濟弱勢的族群來說其實看的到用不到!主因是他本身可能很難有勞保,以致於它無法享有這些福利或是協助。而針對這樣的族群,也希望能發展其他的配套措施,讓在勞動市場邊緣的經濟困難家庭,能有替代性的協助。

普惠金融與微型保險的實施現況

而關於「1.4 到西元2030年,確保所有人,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,能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,涵蓋層面包含經濟資源、基本服務、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、控制權、繼承權、自然資源、新科技和金融服務(包括微型貸款)。」王永慈老師認為臺灣得力於健全的金融與保險制度,王永慈老師則建議,如對金融保險制度有興趣的大家可以「普惠金融(Financial Inclusion)」這個名詞,可以再多獲得更多的資訊。

在這一塊推動的比較好的是「微型保險」。由保險公司透過社福機構,針對經濟弱勢的家庭提供免費的微型保險的商品,讓經濟弱勢族群享有一定的保障。依據金管會2021年底的資料顯示,目前大概有超過一百萬人有加入微型保險的服務,而根據一線社工人員的觀察,微型保險的服務確實也有起到協助的作用。

經濟弱勢族群面臨災害時的復原能力

另外,王老師也提到社工領域或是第一線的社福單位一直很關心的議題:經濟弱勢族群,在受到災害與衝擊時是否有應變能力與恢復的韌力。這正是SDG 1 之下的「1.5 到西元2030年,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,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、經濟、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。」

以近年大家最有感的疫情來說,疫情不單對臺灣各行各業都產生衝擊,據王老師的觀察:初步從統計,以及第一線社福機構的服務數量來看,疫情的衝擊確實讓低收以及中低收入戶的數量略微增加了!她認為,經濟弱勢的族群相對容易收受到環境的衝擊,長遠來說,社工與社福機構也都希望能夠用較長期的方式來協助個案和家庭們,能恢復原本的生活水準,但這必須要依靠更完整的政策制度。

隨著王永慈老師的腳步,我們一層一層揭開 SDG 1 消除貧窮的核心,以及目前台灣針對經濟弱勢族群所提供的服務與現況。然而,正如同王老師不斷提醒我們:貧窮的成因以及涵蓋的面向非常複雜,下一集王永慈老師將和我們分享,離我們更「近」的,和你我都有關係的貧窮!

文/airiti 華藝數位 - 劉靜頻

《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》由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 與 airiti 華藝數位共同企劃製作

歡迎閱讀相關文章:

引用來源與註解:

1 Impactio 原創節目 - 學術生態圈:SDGs 主題專訪 - 王永慈教授:消除貧窮 - 人為什麽會貧窮?貧窮其實就在你身邊,一起實踐終結貧窮大作戰!

https://bit.ly/3xYoobq

2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2019第七期第五次:社會不平等組

https://srda.sinica.edu.tw/datasearch_detail.php?id=3160

3 普惠金融衡量指標

https://eycc.ey.gov.tw/Page/9FAC64F67005E355/01d985fd-b5d9-43ed-904a-df6e4f77285c

4 金管會微型保險統計

https://www.ib.gov.tw/ch/home.jsp?id=223&parentpath=0,8,2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