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,《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畫》的第一位學者葉欣誠老師,曾分析學術資料庫Scopus的研究及坎城影展的影片,差距如此大的兩個領域,共同最關心的SDGs目標正是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。這次想與大家聊聊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,我們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─劉影梅老師,從現代人最關心的文明病作為切入點,來與大家分享!
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(圖片來源:聯合國SDG)
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三項目標,旨在「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」,其涵蓋範圍包含了產婦、新生兒、傳染病、藥物濫用、全民健保等等。劉影梅老師認為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,有很多次目標是醫療化指標,臺灣有一項十分傲人的成就─健保覆蓋率,就是世界衛生組織非常重視的項目:SDG3的細項目標「3.8實現全民醫療保險,包括財務風險保障,提供所有人高品質的基本保健服務,以及安全、有效、優質、可負擔的基本藥品和疫苗」所涵蓋的面向。但是,即便在臺灣也有一些地區和我們繳交相同的保費, 但無法獲得相同的照顧!劉影梅老師表示,雖然她自己的研究領域屬於醫療護理相關,也是大家一般認知的「SDG3 良好的健康與福祉」這一項目標,但她認為:我們不能忘記SDGs的核心目標是什麼,最重要且最該溯源的是要消除一切形式的「貧窮」。她更認為,除了最容易解讀的經濟上的貧窮,實際上「尊嚴的貧窮」、「知識的貧窮」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,因為貧窮才是健康與福祉最大危害因子。
劉老師持續關心弱勢族群在醫療照護上是否能受到良好的照顧。她分享帶領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─部落之星,實際進入偏鄉蹲點,發現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的經驗。她提醒,只要進到不同場域就容易產生不同的文化衝突,過去曾為了幫助部落裡的原民能夠理解藥袋的內容,試過用圖騰呈現、用族語說明原有的內容,但是效果有限,正這是犯了仍然只從「我們」的角度來呈現的毛病。幾經調整,讓專業跟族語老師、在地耆老對話,共同創造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語𢑥,繼而編寫了用藥健康歌,以族語歌謠、舞蹈的方式,將衛教資訊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,成為他們的最愛,也潛移默化了用藥的觀念、以及了解如何使用藥物。
她提到這個經驗給她與她的學生的提醒:第一件事情是尊重,有了尊重才會有理解,有了理解才會發展出他們的知識,而且是與他們同行發展的知識。同時她也認為,近年教育部,一直在推展大學社會責任,其實就是要一種讓SDG落地的作法。學校與研究團隊,帶著研究生,長期蹲點、理解與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,產出落地實踐的解決方案,劉影梅老師及她的研究團隊,因為深入理解,才有這樣的看見,才能做出一點點的改變!
依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,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,全球因癌症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四大非傳染病死亡約占死亡人數的82%,在台灣前述四大疾病占死亡人數超過6成。而此類疾病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非傳染病,也是一般人熟知的文明病。也正是SDG3細項目標「3.4 2030年前,透過預防、治療,以及促進心理健康與福祉,將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。」關心的項目。
「人類有著千年的文明,但卻有萬年的體質!」劉影梅老師用這一句話說明了文明病的起因,她舉了一個研究和我們說明這個情況:宜蘭好山好水,普遍被認為身體非常健康,但實際上糖尿病比例非常高!許多宜蘭人是客家人,身體有著較多節約基因,這個體質讓他們在缺少食物的困境中,可以保留能量得以生存!但這個良好的身體機制,在面臨人們的生活工作習慣從狩獵耕種一天要走十幾公里,變成久坐辦公室八小時,從吃飽的原態粗食到精緻食物,從動態變成靜態的生活,讓這一群有著節約體質的人,便產生了文明病。
劉老師接著問我們,你們覺得高中女生都吃什麼?她們其實都不太吃!她提到這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,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年,透過刻意的節食,希望自己的身形符合期待,但忽略了每個人對Body Image的標準不同;忽略了其他可能造成肥胖的原因;沒有採取均衡的飲食與運動,這樣的方式不但影響生長發育,更有可能影響到未來生育。
胖是因為吃太多,刻意節食就會瘦,也正是許多人對文明病、肥胖的常見迷思之一,從劉老師分享的兩個例子,即能發現文明病的成因往往也不是單一原因構成,可能有體質、環境、生活習慣、教育…等。
劉老師笑說,其實自己的研究生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除三害:肥胖、近視和齲齒。劉老師也和我們提到亞洲區域的其他國家,也有著不同的文明病問題,以新加坡來說,近視的問題特別嚴重,校園也因飲食習慣存在肥胖的問題;日本則因健康監測、社區監測,都落實的比較完整,屬於模範生等級。
而同樣都有學童的肥胖問題的新加坡,其成因與臺灣略有不同,臺灣學童的肥胖主因是含糖飲料,而新加坡則是愛吃咖哩,在國際交流中劉老師建議他透過採取雞皮不進校園的作法,進而減少咖哩中的油脂。而臺灣,劉影梅老師曾花了11年的時間,讓臺灣的學童不再是亞洲學童第一胖,她也大方分享這個過程:
我們不用做研究都能想到,學童肥胖的原因是喝了過多的含糖飲料。但我認為,處理方式絕對不是去衛教學生多喝水、不要喝飲料,畢竟老師也都會喝咖啡、喝飲料。反而應該要去找出,明明有飲水機,是什麼原因讓學生沒能喝白開水,而改喝飲料?
劉老師說道實際進入學校實地觀察後,也才發現了兩個問題:學生喝水的時機點通常是體育課後、飲水機冷水的存量不足以供應學生大量的需求,因為有這樣的發現,才能延伸出解決方案:提供水壺、水桶鼓勵學生在非尖峰時間先裝水。這其實是所謂的「環境介入 (環境治療)」,劉老師認為:如果你去跟學生衛教多喝水,他們當然不會聽,但是去建構一個友善的環境給他,他就會自然發生,展現出更健康的行為。
藉由劉影梅老師的分享,我們大致了解臺灣在面對了那些文明病的問題,以及解決方式,但文明病尚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非傳染病,然而從2019年底開始,全球陷入了Covid 19的疫情,時至今日,我們的社區健康照護也受到了非常大幅度的影響,下一集劉影梅教授將與我們分享後疫後的健康照護,以及醫療體系受到的影響與轉變!
《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》由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 與 airiti 華藝數位共同企劃製作
1 Impactio 原創節目 - 產學最前線 | 學術・產業・科學:SDG 3 主題專訪 - 劉影梅教授:良好健康與福祉 - 建構友善的環境,不只是醫療環境,改變才會發生!
2 陽明交通大學大學社會責任─部落之星
https://www.ymusr.com.tw/service/1.htm
3 部落之星_用藥健康歌(疼痛、高血壓、糖尿病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NVLHpcuVGs
4 部落之星_共作醫學體驗營『新冠病毒的宇宙探險」